第9期:《茶园》

茶山镇决战决胜污染防治攻坚战誓师大会召开

以战时机制、决战决胜姿态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


   期次:第9期      



本报讯 (记者 冉常友)4 月24 日下午,茶山镇召开决战决胜污染防治攻坚战誓师大会,贯彻落实省、市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推进会精神,进一步从严从紧从细部署全镇污染防治攻坚工作,动员全镇上下齐心协力,以实际行动不折不扣践行初心使命,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,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。

镇领导班子全体成员,镇属单位负责人,部分省、市属单位负责人,各村(社区)党工委书记及分管环保工作的“两委”干部,镇污染防治攻坚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全体成员参加会议。

会上,镇委书记黎寿康,镇委副书记、镇长黄锦发,与镇、村级河长代表签订了落实河长制工作责任书,与指挥部专项工作办公室签订了决战决胜污染防治攻坚战责任书。

今年一季度治污工作成效明显

近三年来,茶山镇以前所未有的决心、投入和力度,全力推进污染防治工作,已累计投入近10亿元开展 水 污 染 治 理 ,建 成 了 15-17、16-18、18-20三批次共108.7公里截污次支管网,接下来,还将投入近12亿元开展东引运河樟村断面综合治理。

今年以来,茶山镇坚持高位统筹,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,谋划推进科学精准系统治污的思路方法,成立了高规格的工作领导小组,组建了独立的指挥部办公室,形成了立体式、多层次的指挥运作机制,全镇上下“一盘棋”的大局意识牢固树立。

据悉,今年一季度茶山水污染防治工作考核从去年底全市第 29名跃升至 17 名;全镇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为 98.9%,同比上年度上升 6%。同时,今年以来,完成了156 家企业雨污分流改造,查封查处了“散乱污”企业 68 家;入河排污口整治完成率达 90%;全镇建成的截污次支管网基本实现通水;4座分散式污水处理站预计 5 月上旬可进场施工。密集出台了《茶山

镇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2020 年工作方案》《茶山镇2020年雨污分流工作实施方案》《茶山镇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方案》《茶山镇企业单位雨污分流改造财政补助方案》《茶山镇蓝天保卫战2020年度实施方案》等系列工作方案和配套政策措施;制定了《茶山镇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十五条》,整体工作成效明显、进展扎实有序。

聚焦樟村断面水质如期稳定达标 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

根据省、市要求,今年9月底前要实现樟村断面水质达标。对此,茶山将聚焦控源、截污、污水处理三个关键环节,加快推进治水工程项目建设,确保污水截得住、收得拢、处理得及时,促进水生态环境达标提质。

一是加快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和入河排污口整治。目前,茶山已完成雨污分流企业单位 150 多家,累计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 595 个,剩余 66 个大水量排污口,将落实

“一口一策”整治措施,9 月底前将全部整治到位。二是加快管网“一张图”管理。目前,全镇主干管网完成检测 19.5 公里、清淤疏浚 18.5公里、修复功能性缺陷 43 处,在完成结构性缺陷修复和清淤疏浚后,建成的截污次支管网将顺畅高效通水。三是加快分散式污水处理站建设。茶山镇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,确定建设4座日处理能力3.5万吨的分散式污水处理站,目前已经挂网采购,5月将进场施工。

聚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达标 打赢蓝天保卫战

今年,市下达的空气质量主要指标中,要求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 91%。从 2019 年茶山镇空气质量情况来看,与今年市下达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。

为了改善茶山空气质量状况,常态化、长效化管控是关键。一是要加强“散乱污”企业治理。在环保、公安、网格中心等部门联合巡

查打击,以及有奖举报办法的促动下,今年累计查封查处“散乱污”企业68家,立案35宗。接下来,茶山将持续保持高压治理态势,该关停的依法关停,该整治的限期整改,并积极开展“回头看”,防止反弹回潮。二是加强扬尘污染防控。要加强施工工地日常监管、道路洒水作业、泥头车管控等措施,特别是督促大型工地落实抑尘措施,确保全面消除颗粒物污染天气。三是加强烟气污染防控。村(社区)及环保、城管、网格中心等部门要加强巡查和监管执法,杜绝露天焚烧、烧烤摊违规排放等行为。同时,交警、交通等部门要加快淘汰国 III 及以下柴油车和冒黑烟车,采取限行措施严格管控,基本消除黑烟车等可视污染物车辆上路行驶。

聚 焦 土 壤 污 染 防 治“ 双90”目标打赢净土防御战

会议指出,今年全镇要以农用地安全利用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,确保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 90%左右,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不低于 90%。一是深化固废污染治理。要按照“减量化、资源化、无害化”的要求,进一步完善各类垃圾收运处置办法。要持续巩固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管理的成果,推进再生资源行业信息化建设;加快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;大力推动工业垃圾、建筑垃圾市场化运收处置,提升工业固废循环利用。加快16个垃圾中转站升级改造,进一步建立完善生活垃圾收集运输体系。二是加强受污染土壤治理修复。要加强土壤污染状况调查,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环境情况。特别是针对违法用地复植复绿、工业用地变更公共设施用地、

“三旧”改造拓空间等工作实际,以及电镀、印染、制革等重金属高污染行业企业腾出的地块,要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,推进土壤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,并采用技术手段进行治理修复,为完善城市功能、促进转型升级、保障群众健康消除风险隐患。